“雪线金刚”的不变誓言

记者 吕磊2018-09-30来源:中国邮政网

  9月20日,当其美多吉出现在全国邮政系统“双先”表彰大会舞台的时候,引起现场一片欢呼。那一刻,他就是最美邮政人。其美多吉的美,有些需要你看,有些需要你懂。一米八五的个子,一把浓密的络腮胡,一条精致的马尾辫,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作为康巴汉子,其美多吉的美,显而易见。但作为邮政人,他的美,藏而不露。

  29年了,作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这句服务宗旨,用执着与坚守,在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走上这条路

  坐进多吉的邮车,记者有些惊讶,那可能是记者坐过的最整洁的邮车。随手一摸,没有任何灰尘;目光所及,没有一丝杂物。就要出发了,多吉一圈又一圈地围着邮车转,他不想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记者眼见为实,多吉爱(邮)车如命。

  1963年9月10日,多吉出生在德格县龚垭乡,8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贫困的家庭条件,让多吉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回家干农活了。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年少的多吉不甘如此。

  那时的藏区,很少能看到汽车。多吉能见到的只有绿色的邮车和军车,每次他都会不顾一切地追着车跑。在一次次的追逐中,能开上绿色汽车的梦想在多吉的心里扎了根。

  18岁那年,多吉花光自己赚的第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本《汽车修理与构造》。从这本书开始,他慢慢学会了修车,也学会了开车。此后的几年里,在德格,“多吉车开得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1989年10月,多吉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当时的德格县邮电局买了第一辆邮车,经过公开招聘,多吉成了这辆邮车的驾驶员。但多吉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万分感恩,因为邮政让他梦想成真了。

  因为喜欢,多吉对待邮车就跟对待亲人一样,每天都将它打理得锃亮发光。因为感恩,多吉对待邮运工作更是细致入微。他生怕干不好,不让他开邮车了。

  此时的多吉,能吃苦、甘奉献,但他并不知道“人民邮政为人民”这一服务宗旨到底意味着什么。

  直到他踏上那条雪线邮路。

  走近这条路

  采访途中,多吉一直在纠正记者对于雪线邮路的错误认识。

  在高原上,邮政人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邮路都叫作“雪线邮路”。在甘孜州,几乎所有的邮路都是雪线邮路。但对多吉而言,甘孜——德格这条雪线邮路是最特别的。

  1999年,多吉从德格县邮电局调到甘孜邮车站,开始跑甘孜县到德格县的雪线邮路。这是川藏雪线邮路上海拔最高、路况最差的一段路。一边悬崖,一边峭壁;夏天泥石流、塌方,冬天冰雪覆盖、雪崩肆虐;中间还要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

  一年365天,这条邮路天天都难走。但无论多难走,这条邮路都必须有人走。因为这是一条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生命线”。

  从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这条邮路就没有断过。去年,甘孜州有一半以上的出口包裹就是通过这条路发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2017年,其美多吉和同事安全行驶43.4万公里,向西藏运送邮件13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3万件。

  第一次,当多吉犹如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一般,走完这条邮路抵达德格的时候,他有些迷茫了。“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他反问自己。

  当多吉开着邮车进入邮局大门,看到翘首以盼他到来的乡亲们那种渴望的眼神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

  在那个时代,邮政渠道是康巴藏区百姓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如果多吉不来,很多人会失望,甚至绝望。

  采访中,记者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多吉和邮政服务对康巴藏区百姓是多么重要。

  9月13日,记者跟随多吉的邮车抵达新龙县的时候,发现邮车里有很多社会快递公司的包裹。如果多吉不来,这些包裹就不会送到乡亲们手里。他们只能到近100公里以外的甘孜县城去取。

  时间回到1999年。

  第一次走完雪线邮路后,“走好这条路,做藏区百姓幸福生活的传递者”就成为多吉当好邮运驾驶员的唯一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在这条雪线邮路上,多吉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

  走稳这条路

  29年,多吉6000多次往返甘孜到德格这条雪线邮路,行程140多万公里。但是再华丽的数据都是苍白的,都不如那些发生在雪线邮路上的一个个瞬间、一件件故事让人震撼、令人动容。读懂这些瞬间和故事,你会对多吉肃然起敬。

  行走在甘孜——新龙这段邮路上,记者的提问时常会被多吉打断,因为他总是全神贯注地换挡、加速、转向,随时躲避突然出现的落石和塌方路段。这种经历,对走了29年雪线邮路的多吉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一道7厘米的刀疤,那是多吉为了保护邮件而留在脸上的永久印记。经过近两年的康复,2014年4月,多吉又开着邮车上路了,因为他放心不下藏区的百姓。

  多吉每次出班,妻子泽仁曲西都会到寺庙祈福。邮路艰险,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还能不能再回来。虽有不舍,但她从不阻拦丈夫的选择,因为她知道,多吉属于她,更属于藏区的百姓。

  2017年9月25日,雀儿山隧道通车的前一天,多吉驾驶着邮车最后一次沿着老路翻越雀儿山。在垭口前,多吉与一旁相识了18年的德格县公路分局五道班的工人相互拥抱。那一刻,他们湿了眼眶。那一刻的眼泪,是在庆幸,18年过去了,他们都还活着。

  每次路过,道班的工人都会跟多吉聊上几句,让他这段孤独的车程没有那么寂寞。多吉也会给大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捎一些家书,甚至把突发疾病的工人送去医院。他们在这片“生命禁区”,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让康巴藏区的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奔波着、奉献着。

  没有豪言壮志,也没有慷慨激昂,在日复一日的生与死的考验中,“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这句誓言在多吉的心中扎了根。

  走好这条路

  熟悉多吉的人都知道,他喜欢唱歌。采访路上,记者想让多吉高歌一曲,但他却面露难色。不是多吉耍大牌,而是为了维护雪线邮路人的形象。他觉得,不分场合随意唱歌不好,更因为,多吉没有多少时间唱歌娱乐。现在的他,一直在想,如何把雪线邮路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多吉首先要做的事情。

  这些年,从登上中国好人榜,到成为“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多吉的荣誉越拿越多,越拿越大。

  同事、家人、朋友都觉得多吉变了。的确,多吉变了,变得更加自律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多吉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成为党员,我会更加自律。”工作时间,多吉不再随意跟人交谈、开玩笑。以党员为标准,他知道什么样的话不能说。工作之余,多吉的饭局越来越少。作为一名先进典型,他心里十分清楚,什么样的饭不能吃。

  记者采访结束的第二天,多吉就要到北京参加全国邮政系统“双先”表彰大会了。他的儿子扎西泽翁(甘孜县分公司网运中心主任)还安排他当天跑甘孜——石渠的邮路。多吉没有半点怨言,他说:“在单位,我们就是同事。”那天,多吉跑完这条雪线邮路,用了13个小时。

  现在的多吉特别看重传承这个字眼。因为他明白,传承是延续雪线邮路精神的基石。

  于是,让更多年轻人学到自己的开车、修成技能,并继承老一辈雪线邮路人的精神几乎成了多吉生活的全部。10个,这是多吉所有徒弟的数字。去年,多吉最小的徒弟洛绒牛拥也可以单独开车上路了。但多吉并没有停下寻找下一个接班人的脚步。

  有人说,多吉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的确,因为雪线邮路,他成了名人,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他没有继承老一辈雪线邮路人“不畏艰险、为民奉献、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团结友善”的精神,如果他没有把百姓的需求放在心里,他就不是今天的其美多吉。

  在漫长的雪线邮路历史上,达瓦绒波、邹忠义、邱宇、万树茂……每一个曾经、现在或者将来工作在雪线邮路上的邮政人。虽然他们不叫其美多吉,但他们都是“雪线金刚”。

  这条雪线邮路因他们变得美丽又不平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