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中 路在脚下

记兰州邮政西固区分公司步班乡邮员唐和顺
马智勇 冉七龙   2018-12-07   来源:甘肃邮电报社

        时下已至初冬,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金沟乡马家山,目之所极,已是一片萧瑟之感,草枯叶黄,一阵寒风吹来,落叶纷纷,不由得使人打个冷颤。“步班”乡邮员唐和顺和往常一样,6点半起床,趁着清晨月色的一点亮光,抓紧干点家里的农活,因为7点半他还要准时背上邮包,开始一天的投递工作。

       在荒芜的山沟中,身穿绿色邮政标志服的唐和顺显得更加突兀和孤单,仰望一下高大陡峭的大山,他用手背揩一揩额头上的汗水,提一提勒在肩头的邮包背带。老唐还要抓紧时间,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把一些邮件送到马家山村。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一颗爱心 激励着继续前行

      唐和顺今年已53岁了,他从事乡邮员工作已有十余年了。说起来,他也算是“邮政世家”了,他的堂兄唐和太也是一名乡邮员,在工作了36年之后,因岁数大而退了下来。唐和顺则和其他邮政世家一样,子承父业、弟继兄事,毫不犹豫地接过兄长的邮包,继续干起了乡邮员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二年。

     金沟乡虽然位于省会兰州市,但与现代化的都市相比,这里俨然是两重天。因为这里是山区,平均海拔2170米,所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马家山、小金沟、熊子湾、杨家咀4个行政村的25个社区的村民散居在这里的山梁沟峁上。唐和顺一个人就要为这方圆36平方公里,近5000人提供着细心周到的用邮服务。

     “干散、干散,人真是干散。(方言,意为真棒)”熊子湾村的副支书徐济弟一提起唐和顺,就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唐和顺工作十余年来,从没接到过一起投诉,收到的却是一箩筐的好评和赞许。说起熊子湾村,老唐还和他们有一段故事。熊子湾村因大山连绵起伏,干旱缺水,村民只能在有限的梯田上种植一些萝卜。可是因山村消息闭塞,水灵灵的萝卜却没什么销路,村民们只能“望卜兴叹”,因为这可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啊!老唐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就利用送邮件的机会,积极联系一些牛肉面馆,帮村民们销售一部分萝卜。

        如今,熊子湾村又响应国家的政策,因地制宜,连片种起了花椒树,老唐每当送信时,他穿过成片的花椒林,忽然又想起,何不将村民们种植的花椒放在“邮乐小店”中销售,这样,既可以将优质的花椒销往全国,帮村民们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邮乐小店”的品种,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唐和顺的这些举动,也正如该村村主任郭元孝所说:“老唐送信的同时,他心里还装着大家。”仅这一句话,诠释了唐和顺这十余年来,之所以没有接到投诉的原因,因为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弃私济公,所以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赞许。

      从唐和顺身上还可以看到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特点,唐和顺在从事乡邮员之前,曾任家乡杨家咀村村长9年。他在当村长期间,看到村口前一条土路,“无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尤其是孩子们一到下雨天,总是踏着泥泞上学,为了方便村民及孩子们出行,他就不厌其烦地跑区委、区政府及公路局,最后总算修建了一条平坦的柏油路。

      村里有一位五保户,居住的一间土坯房濒临坍塌,一到下雨天,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地上、炕上摆满接雨的盆盆罐罐。唐和顺看到这种情形后,他率先捐款,并号召村里的年轻人捐资,给这位五保户盖了两间宽敞结实的砖瓦房。

      唐和顺正是抱着火一样的热情又投身到邮政事业当中。当熊子湾村中心小学校长张德兵谈起唐和顺来,他两眼发红,深有感慨地说:“唐师首先是个好人,然后又是一个好邮递员。”他娓娓讲述了这些年来,唐和顺给他们送信的一些感人事迹。

      张校长说,有一年夏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唐和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就像是一只落汤鸡,头发、裤管往下滴着水,可是他送来的报纸和信函却是干的。原来,这一天,老唐像往常一样背着邮包行走在大山里,炎热的天气不由的使老唐撩起衣襟,扇一扇前胸。可是不一会儿,一朵乌云飘来,随着一声炸雷,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在荒山野岭,连一棵避雨的树都没有。老唐害怕淋湿了邮件,就用衣服裹紧邮包,压在胸前,蜷缩着任大雨的浇淋。等雨停了,他才直起身来,继续赶路。

       张德兵说,他认识唐师已经几年了,他曾在金沟乡的几个小学轮流担任校长,这些学校都坐落在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但是唐和顺总是在第一时间将他们订阅的报纸和《党的建设》《西部教育》杂志等邮件送来,从没有延误。另外,乡政府及教育局的一些文件、信息也都是由老唐送来。他说,唐师的这种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也经常用来教育学生们。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一颗党心  坚定着最初的信念

       其实,今天的唐和顺在收到赞许的同时,当初他对这项工作也曾打起过“退堂鼓”。

     这是在他曾接过堂兄的邮包没多久而产生的想法。那时他送了一阵邮件后,他感到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从他所在的大库坨村步行3个多小时到乡政府取邮件,然后背着近十多公斤的邮包挨个村子去送邮件。一趟下来,回到家里已经是漆黑一片。妻子一个人在庄稼地里忙碌,他是帮不了一点忙。当他回到家,老伴已将饭热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他却一口也不想吃,疲惫已使他浑身瘫软。特别是脚上打起的水泡,疼得钻心。当然,身体的劳累作为庄稼人他感到并不算什么,最让他头疼的是邮路要经过一个乱坟岗,一些夭折的小孩也都葬在那里,那里荒草纵生,乌鸦乱啼,一个人行走在这里的确令人毛骨悚然。

      有一次天已渐黑,唐和顺一个人背着邮包经过这里,周围寂静无声,惊悚和恐惧使他的头发仿佛都竖了起来。这时突然从没膝深的草丛中,窜出一只狐狸,直奔他而来,他机灵地一闪躲过了。原来,他的到来,惊吓了这位“长驻民”的安静生活。

       这次回到家,他说什么也不想干了,第二天想递上辞职书就算了。到了晚上,他躺在炕上想,自己是一名党员,加上自己的兄长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干了这么几天就不干了,传出去岂不被别人笑话。想到这里,第二天一早,他仍然背起了邮包,又毅然踏上了邮路。

       如今老唐在坚定地踏上这条邮路的同时,他还热情地为乡亲们捎这捎那。因为这里是山区,沟壑连绵,出行极为不便。一位叫唐致中的老人因患有眼疾,已近半盲。唐和顺总是给他从山下捎来眼药水,直至这位老人去世。

      一些住校学生的家长知道老唐要去学校送信,就让老唐顺路给孩子们捎上一些馍馍、锅盔等,老唐并未因为本来已十分沉重的邮包而拒绝乡亲们的请求,他总是热情地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

马家山村的村民王廷英说,他有一位亲戚在太原,前几年亲戚寄来的信件及包裹都是由老唐送来。现在信件少了,但是老唐依然风里来雨里去地为大家送邮件,他也很感动。所以每当路上遇到老唐时,总想让他到家里喝口水了再送。

      老唐是个热心人,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在邮路上若碰到一些事,他总想说一说、劝一劝。他奔走的邮路有一段要经过关山,关山因植被茂密,树木郁郁葱葱而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可是老唐经常看到一些人嘴叼烟卷经过这里,俨然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抛之脑后。老唐这时总会上前劝说他们将烟蒂掐灭。老唐仿佛又像是一位护林员。

       金沟乡因是山区,只有一些蜿蜒的小路村村相连。这几年因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些小路都相应的进行了拓宽并铺上了柏油。因此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驾着摩托车和“三马子”风驰电掣般奔行其上。唐和顺看到后,总会劝他们慢一点,注意安全。此时老唐仿佛又像是一位交通协管员。

        有一次老唐在送邮的路上,远远看到一个人躺在路上,旁边倒着一辆摩托车。原来这名骑手因速度过快撞在了道崖上昏了过去,老唐在情急关头拿出手机拨打了120,并及时联系到他的家人,然后又一直等他的家人及120到来,才默默无闻地离开了现场,继续踏上了送邮之路。

       “他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十二年的跋涉飞雪传薪,他用默默的坚持感动着我们。”西固区分公司投递队队长刘克俭这样评价道。一天行程30余公里,一年踏破十几双鞋,一走就是十二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样的坚守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身边的人,这样的精神无不激励着每一位邮政员工砥砺前行。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老唐每天背着邮包走在邮路上,这条路因为他的努力和全身心的投入,越走越宽。而大山沟里的百姓们,也许通过他细致周到的用邮服务,而走向一条通往小康的康庄大路。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