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南州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省分公司对普遍服务工作的重要部署和要求,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真正融入到提高普遍服务水平中,落实到普服达标工作中,体现在全员日常工作行动中。通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强化职能转变,加强环节管控,全面促进普遍服务营业场所运营管理、建制村直接通邮、投递服务频次、深度等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全面开启甘南邮政普遍服务新篇章。
思想统一 勇于担当
去年以来,该分公司深刻领会普遍服务是党和国家赋予邮政的神圣使命,是邮政企业的政治优势、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做好普遍服务工作是邮政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和体现。为此,该分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一年来,全州普遍服务工作发生了很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被动督促向积极达标转变,主动克服高原缺氧、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人员招聘困难、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顺利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的目标。
加强考核 完善体系
该分公司深刻认识到强化普遍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管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久久为功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8年4月,该分公司制定了《甘南州邮政服务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州服务质量管控体系,明确了各部门服务质量管理职责,强化履职考核,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按季通报,归口管理抓整改,促进全州邮政普遍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同时,制定并实施了《甘南州2018年揽投人员绩效薪酬分配实施细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作积极性,为深挖农村市场潜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了绿色邮政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力争在2018年至2020年,把绿色运营工作延伸到每一处邮政所,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金融、降低能耗和绿色管理等方面取得实效;制定了关于提升普遍服务特殊服务水平、拓展便民公益服务三年实施方案,全力巩固并持续保障服务达标,稳步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水平。
主动作为 硕果累累
为切实掌握全州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实情,该分公司普服达标推进领导小组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全州农村邮政普遍服务摸底工作,于7月、8月、10月三次深入各县市,从本地实际情况、人均收入、招聘人员的难易程度、邮件量、投递里程、交通状况等方面,通过“一点一策”对各县市邮政普遍服务网点逐一核实,实地核算,切实测算出合理的费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了各邮政所投递路线挂图(每条投递路线包含建制村、长度、投递频次、责任人)。从人员补充、增加普服人员补贴、硬件设施完善、邮件投递等四个方面落实普遍服务资金补贴,力争将每一分钱花在实处。据统计,2018年夏季,投入普服资金167万元,对农村邮政所屋面、营业室内墙面、营业场所室内电路、门头等进行了维修,全面提升了邮政普遍服务形象;投入资金42万元,为全州92个农村邮政所安装监控设备,并已投入使用,进一步保障安全工作。
同时,该分公司要求辖内各农牧村网点每周将投递邮件的底单以平信、挂号信、普通包裹、印刷品的形式寄至所属县市分公司,参加每天“微信答题”工作,迫使农牧村营业人员熟悉并学会办理四项基本业务,服务规范、业务知识、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技巧等技能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了服务意识、合规意识,持续不断推进了合规建设。
此外,该分公司以普遍服务达标、邮政通信服务质量、邮件收寄规格和邮件安全为重点,针对全州支局所、班组的基础管理资料、营业时间、“三项基本制度”执行情况,四项业务办理、投递深度及频次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及督促整改使得各单位对邮政生产和邮件传递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明确和靠实各级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做到邮件安全传递防患于未然。同时,利用微信群和“钉钉”APP的定位功能,由视察、检查人员每天持续抽取5个支局所,将营业厅、邮件存放处、“四项业务”单式、日戳打印簿、开箱记录等拍照发送至微信群。将“钉钉”APP进行实时定位,并截图图发送至“钉钉”群中,做到实时监控投递员投递深度。
政企合作,共谋发展
按照省分公司“提高企业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做好沟通协调、完成规定动作”等工作要求,该分公司高度重视与管理局的协调沟通工作。2018年,该分公司与甘南州管理局汇报协调工作20余次,通过反复沟通汇报,一方面加强了政企之间关系,进而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沟通协调,形成了政企共同管控合力,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极大地推进了全州邮政普服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了普服质量提升,促进了普服达标工作的开展,更好地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了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
同时,该分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为缩短《甘南日报》等州内报刊到达舟曲县投送到户的时间,争取到舟曲县人民政府和甘南报社的邮路资金每年补贴10万元。同时,为解决夏河县、乡、村邮件运输问题,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契机,向夏河县商务局争取到配送交通工具12辆,其中箱式货车3辆、电动三轮车9辆,并投入使用,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通过探索发展模式,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家门口、零距离、不出村”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便民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