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幸福日子长
作者:记者 张少义 靳 晶来源:《求是》发布时间:2020-07-08

  “两端青山绿茫茫,中间白墙红瓦房。庭院个个赛花园,幸福就在竹林藏。”初夏时节的河南郑州巩义市竹林镇,青松翠竹蓊蓊郁郁,气清花香鸟语声声。丝丝细雨飘落,长寿山上朵朵鲜花缀满了颗颗水珠,亮晶晶光闪闪,恍如甘甜清酿沁人心脾。

  甘甜醉人的还有竹林群众稳稳的、满满的幸福。从“种地靠天收,吃水贵如油”的穷村,升格成产业兴旺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如今成为“党旗红、群众生活红、山乡红叶红”的全国文明镇、中国最美乡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竹林实现华丽蝶变,竹林人的生活也节节升、步步高。

  “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辛苦奋斗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山高、石厚、土薄、水缺。”坐落在秦岭余脉的竹林,原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远近皆知的穷山村。改革开放之初,400多户人家散居六岭六沟,1000多亩耕地不是挂在山腰就是卧在沟底,2000多人吃水要到4公里外的山下肩挑驴驮。

  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竹林人苦干实干大踏步走上了致富道路,一年一变样、一步一层天。现如今,竹林已有上市公司3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工商企业275家,形成了医药、耐材、油服、电子、高铁配件等支柱产业。2019年,竹林完成社会总产值100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91岁老党员李虎山全家现有29口人,事业有成、子孙满堂,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田园都市”生活。谈到眼下的好光景,他啧啧感叹:“这样的幸福日子,哪一个享受的不是党的恩泽?”

  确确实实,竹林有这么大的变化,根源于党中央的好领导、好政策,起步于当地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批好党员。

  时至今日,竹林的干部群众依然津津乐道改变家乡命运的“七天七夜会议”。1983年6月25日到7月1日,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群众讨论,主题是“竹林今后到底应该走什么路”。收集到的73条意见,归纳成一点就是竹林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党支部要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以此为起点,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得以强化。“竹林精神”、“竹林速度”、“竹林品牌”迅速改变了竹林的穷面貌。1994年11月,竹林村与周边3个村合并建立竹林镇。此后,周边一些山村陆续整体划归竹林管辖。经过5次区划调整,现在的竹林镇总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1万人。从带领全村摆脱贫困,到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竹林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竹林镇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产业转型带动乡村振兴,昔日荒山沟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图为竹林镇北山公园。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供图

  现今已80岁的赵明恩,从竹林村党支部书记到竹林镇党委书记一干就是40多年。“组织的信任、百姓的期望和未了的竹林梦鼓舞着我继续干下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

  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明恩书记摊开手算起竹林一笔一笔的发展账,讲述竹林一次一次的产业转型,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

  令他欣慰的是,多年来竹林的党员干部一直在“像”上下真功夫、下硬功夫,千方百计谋发展,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成为竹林人的共同信念、行为准则和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汇民智聚民力、顺民意暖民心”,托起民生幸福之基

  每年6月和12月,是竹林镇最热闹、竹林人最齐全的时段。以“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在竹林已坚持了38年。在现场,站着宣读述职报告的是党员,面前坐着小马扎、听得津津有味的是居民;听完述职,群众又对关注的事项热烈议论,认真填写评分和意见表。

  通过这种化“领导拍板”为“群众决策”、变“群众有事上访”为“平时积极沟通”的方式,竹林党员干部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凝聚民力的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民生工程要做成民心工程。”竹林镇党委常务副书记闫龙涛前后两次到竹林工作,十年间参与了多项为民造福工程的实施。他告诉记者,竹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主决策,从政策上顺应民意,从行动上暖民心;倡导实干精神,让人民得实惠。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竹林的民生改善从不停步。筹资上亿元,从32公里外引入黄河水,解决了竹林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投巨资打造现代化居民社区,以成本价向群众供应住房,吸引向镇区集中,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居民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全省首家镇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每年底为全镇社员现金分红、分发年货。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和扎实成效,赢得了信任、凝聚了民心,提升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产业转型、万民欢腾”,让幸福再升级

  “党建领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明塑镇”的发展战略,引领竹林成功完成了由最初的单一农业经济,向二、三产业并举,再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跨越,“抓啥啥红、干啥啥成”,实现了成功转型。

  进入新时代,竹林镇为民造福事业紧跟而上,迈向“从有到优”的新发展时期。为补上工业发展伴生的生态欠账,竹林镇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关闭了长寿山内的4家石子厂和15处采石场,开始封山育林。14年过后,这座过去的废弃矿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0%,成为中原地区红叶观赏胜地和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恢复好生态,有了好景致,尚需好的产业配套。2016年底,竹林人发扬“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的奋斗精神,仅用133天便将想法变为了现实。2017年5月,在长寿山脚下,一座汇聚特色小吃、手工作坊、非遗展示、民宿客栈等的风情古镇拔地而起,年吸引数百万名游客观光体验。

  竹林镇工作人员李鑫告诉记者,风情古镇项目启动之初,党委政府就分批组织当地群众到武汉、成都、西安、杭州、沙县等地学习烹饪,以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开店创业。目前,全镇参与旅游产业人员超过4000人,达到全镇总人口的20.7%,群众尽享产业富民的发展红利。

  “曌亮香坊”是风情古镇一家网红店。老板赵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外地转回家乡来开店,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百万元。更让他开心的是,小店带动了周边4个镇8个村180多名妇女居家制作手工香品,单是2019年发给乡民的工资就达60多万元。

  秀山植梧招凤来,翠竹成林引鹊舞。“宜居宜业宜游”,魅力竹林、活力竹林、和谐竹林、幸福竹林,见证了竹林人一路的拼搏奋斗,也助力着竹林人小康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竹林深处,幸福悠且长!

 
调研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6月中旬,记者在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等地的一路采访中,时时被城乡基层迸发的创新创造活力所震撼,深深为党员群众展现的拼搏奉献精神所感动。巩义市竹林镇的发展是我国资源禀赋差的地方,激发内生动力奔小康的一个缩影,鲜明印证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道理。身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幸福生活已从梦想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现实,已从蓝图变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等日常情景,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