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专业协同 巩固脱贫成果

——山东郓城县分公司助力产业扶贫
崔鹏森 李晶晶2021-03-24来源:中国邮政报

  近年来,山东省郓城县始终重视产业扶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引导和推动众多产业项目在贫困村孵化壮大,不仅有效促进顺利脱贫,更从根本上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成果。郓城县邮政分公司积极主动承担国企责任,强化专业协同,畅通寄递通道,为产业扶贫奉献出邮政力量。 

  油用牡丹开出“富贵花” 富了农民美了乡村 

  “2012年以前,我们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里虽然也种油用牡丹,但都是独家独户种,没有规模,更没什么经济效益,可以说是有种植经验,却没有致富出路。”提起以前村里的状况,郓城县丁里长镇张武屯村村主任张新闻至今还唏嘘不已。 

  自2012年起,郓城县开始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镇政府经过细致考察研究,结合张武屯村有种植油用牡丹的传统,决定将油用牡丹在张武屯村进行规模种植,进而形成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益。截至目前,该村油用牡丹种植规模将近7000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油用牡丹生产基地。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牡丹的对外运输成了一个问题。郓城县分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对接当地政府及张武屯村,签订了寄递优惠服务协议,畅通了牡丹的对外运输渠道。随着油用牡丹产业规模的形成、销售的增长,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全村在2016年就实现了整体脱贫。 

  “现在我们村不仅人人不愁吃穿,而且环境胜似桃花源,我们感到很幸福。”张武屯村村民韩耀堂笑着说。 

  光伏发电产出“存折本” 富了当下稳了将来 

  “今天又是个艳阳天,真好啊!只要有太阳,贫困户的账户里就会继续进存款。”望着郓城县侯咽集镇侯集村西边1200多亩的光伏发电产业园,当地扶贫办的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侯集村地处黄河沿岸,村内地势低洼,气候长期干燥少雨,因而村内土地多盐碱地,村民靠土地产生的收益微乎其微。2016年以前,侯集村一直是郓城县重点扶持脱贫的村庄之一。 

  2016年,县政府会同包括当地气象局在内的多个部门对侯集村进行多次调查研究,认为侯集村虽土地盐碱化严重但当地光照充足,可以借此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因为光伏发电主要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220伏单相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届时,国家电网不仅会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电,而且每发一度电都可获得国家补助,这样,侯集村完全可以靠这一“阳光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为此,郓城县政府于2016年与郓城鑫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协商,决定采用“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侯集村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其中政府出资2871.3万元,剩余建设资金由郓城鑫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兜底,每年所产生的收益必须留出一部分对口扶持包括侯集村在内的16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帮扶资金为3000元。郓城县分公司获知情况后,积极承担起国企重任,提供上门服务,专门组织人员给侯集村的1600户贫困户开通“丰收卡”、开通手机银行、绑定三方关系,同时帮助郓城鑫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工资代发业务。近年来,每年贫困户账户内存入扶贫资金3000元,已顺利实现脱贫。 

  据悉,县政府与郓城鑫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已有协定,在未来20年内持续向1600户贫困户账户内每年存入3000元,相当于每个贫困户手里多了一个“存折本”,使脱贫人员不仅富在当下、更能稳定将来。 

  “阳光玫瑰”结出“甜蜜果” 富了个人强了集体 

  在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内,寒冬季节依然能看到多名工人正在大棚内忙碌,因与其他品种的葡萄种植模式不同,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在土壤、栽培、施肥等方面有严格的标准,要长出优质的葡萄,需要在棚内进行种植养护。 

  早年间,胡庄村的土地上种的都是传统农作物,收入仅够温饱,村民有劲想致富也不知道往哪儿使,只能守着土地过穷日子。2019年,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提出想在村内发展阳光玫瑰葡萄这一稀有品种的想法,郓城政府当即给予大力支持。 

  胡庄村对阳光玫瑰葡萄产业采取“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对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不仅优先将贫困户名下的五亩土地纳入合作社,而且在后期种植管理、葡萄销售等方面给予全程扶持,与此同时,合作社还会额外拿出收益的30%用于贫困户的分红。 

  2020年,胡庄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园内第一批种植的葡萄已经挂果,果子不仅个头大而且甜度高。郓城县分公司开通寄递绿色通道,文化传媒部联合政府举办“葡萄节”活动,线上直播进行抢购,线下辅助农户寄递,成功地帮胡庄村的阳光玫瑰葡萄打进市场。下一步,郓城县分公司会继续本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乘风破浪的奋斗姿态,不断助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