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21-04-27

  学史明理,把握规律悟思想

  学史明理,关键在于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正是我们学习党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回望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有50多名党员,身份涵盖教师、学生、记者、律师、职员、工人等,大多数人家境并不算差。是什么驱使他们集合到救国救民的红色旗帜下?1938年,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来到延安,发现“愈是接近‘红色首都’,背着行装、徒步而来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是什么让延安成为进步学者、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 

  信仰在召唤,青春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赋予生命以使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建党壮举,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壮歌,绘就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画卷。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的思想突破,“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解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的治党态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当惊世界殊”的胜利。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坚强的政党。学史明理,关键在于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没有强健的理论武装,就不会有合格的党员。彭德怀同志谈到自己的信仰时说:“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正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品味“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学史明理,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理论品格。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是前提,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是落脚点。展望未来,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看历史是为了看未来。历史中有信仰之根、精神之魂,也有烛照未来的光亮、辨明方位的指针。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正是我们学习党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史增信,坚定信仰担使命

  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份特别的入党宣誓书。宣誓人贺页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榨油的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党组织批准他入党,识字不多的贺页朵在简陋榨油房内,一笔一画把入党誓词庄严写在了一块红布上。观察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尽管24个字中有6个别字,但质朴而无畏的誓言、忠诚而笃定的信念,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百年历程,一艘小小红船之所以能够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就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接续奋斗,谱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壮丽史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有无限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这是硝烟战火的淬炼;“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万里长征的丈量;“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一个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始终不渝战斗、百折不挠奋进,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贵信、学贵思、学贵行。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玉非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而成钢。信仰信念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既需要砥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毅力和意志,也需要在经受斗争历练、战胜诱惑挑战中增进定力和智慧。“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革命烈士邓中夏如此说。上得了革命斗争检验的刀山,过得了改革发展考验的剑树,才能涵养好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和风范。学史增信,必须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不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善于从党史里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现实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期间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惊叹“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今天,我们郑重地凝望党史,致敬缅怀先辈和先烈,为的是品悟信仰之真纯、忠诚之可贵,为的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干事创业的精神之基,凝聚起复兴之路上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葆本色  

  从红色精神谱系中立心铸魂,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体悟道德风范,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党内集中教育不断进行精神历练,就是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让历史和现实贯通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让精神谱系的传家宝永放光芒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广场边彩虹桥上镶嵌的大字,激励着大庆人不断砥砺奋进。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王启民,再到“国内打井创纪录,勇闯海外立标杆”的李新民,历久弥新的大庆精神在新中国工业史上镌刻下了光辉的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夏明翰、方志敏等战火纷飞中挺立的英雄,焦裕禄、时传祥等建设年代里成长的模范,李保国、钟南山等改革时代涌现的典型……一座座时代丰碑为共产党人绘就信仰底色、构筑精神高地。从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探月精神……一系列伟大精神化作红色灯塔,点亮历史的浩瀚星空,照亮我们的远大征途。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展现出对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坚定执着;面对核垄断,“两弹一星”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以帐篷为家、与黄沙为伴,为的是让中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脱贫攻坚,千千万万基层干部把心血洒在田间地头,“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史崇德,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从红色精神谱系中立心铸魂,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体悟道德风范,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党员,尤其需要将提高政治品德与精神境界放在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明大德,就要像生死考验中立场坚定的革命先驱那样,认清大是大非、锤炼坚定党性;守公德,就要像孜孜不倦为民解难的优秀干部那样,以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严私德,就要像物质诱惑前严于律己的先锋模范那样,厚植良好家风、公事不掺私情。 

  学史崇德,还要知行互促,在实践中擦亮精神底色。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党内集中教育不断进行精神历练,就是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让历史和现实贯通。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经过长征锤炼的同志之所以“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正是因为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在枪林弹雨中战斗。在河南新县,英雄山上一座“红旗飘飘”的主题雕塑巍然屹立,象征着红色精神永世流传。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们必须将党史的滋养转化为不变的政治本色、奋斗的行动自觉。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如西柏坡精神鼓舞党员继续“赶考”,雷锋精神感召后人“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革命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标杆。今天,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让精神谱系的传家宝永放光芒,走过万水千山的中国共产党人,必能在新的跋山涉水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学史力行,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

  回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岁月,能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感天动地、无穷无尽的信仰力量 

  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有没有提高治国理政、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纯洁信仰、高尚追求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有这样一位革命战士:他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说少干多,淳朴憨厚,从不推诿开荒、烧炭这样的苦活脏活累活,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他工作中因为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同志专门在他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个人就是张思德,他用崇高品行诠释了什么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革命年代“甘将热血沃中华”到建设时期“地动三河铁臂摇”,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横下一条心勇敢向前走”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牺牲在前,只为让中国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岁月,能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感天动地、无穷无尽的信仰力量。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 

  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浙江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缺粮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特别重视浙江的农业生产,一次他陪外宾到杭州,听群众说粮食不够吃,后来又专门到萧山调研,逢人就问口粮和饲料够不够。周恩来同志回北京后,具体算账研究,专门指示省里上调粮食时可以少调两亿斤。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为民之心。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守人民立场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有没有提高治国理政、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不能“两张皮”,不能学一套、做一套,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我们要善于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在干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既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又用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成效。 

  “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近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蓝图绘就,部署落定,正需要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抖擞精神再出发,正需要我们唤起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增进攻坚克难的勇气信心,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干笃行。 

  “中国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而他们拥护这些改变。”记录中国抗战的著作《中国的惊雷》,道出了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秘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就一定能以昂扬姿态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