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战邮精神 | 滨海区战邮纪实

作者:马生山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06-01

  我在山东战邮总局工作期间,因滨海战邮区局随同山东战邮总局机关活动,再加上工作关系,因此同滨海区战邮组织接触较多。特别是1943年我被调到滨海战邮区局工作后,更是接触甚密。现将我对滨海区战邮组织活动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简述如下。 

  抗日战争期间滨海区的地理环境:南起陇海铁路,北至胶济铁路,东滨黄海,西界沂河;东西有四百多里,其中贯通着沭河、沂河;另有台潍、海青、日莒数条公路交叉穿过。滨海区被太石公路分成两半:南部(简称路南)连绵着邓阿、甲子、马其等山区;北部(简称路北或滨北)蜿蜒着九佛、五莲、马耳、小珠、大珠、鸳山等数座险峻的山脉。滨海区是我党在山东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之一,抗战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942年至1945年一直是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党政军民指挥中枢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山东战邮总局、大众日报社和山东省其他领导机关所在地。 

  滨海区战邮组织建立和1942年的主要活动 

  1942年,滨海区进入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敌伪依据沂河、沭河、台潍公路、太石公路、海青公路,对滨海区进行疯狂分割、封锁、“蚕食”和“扫荡”,妄图摧毁滨海区抗日根据地。这一年,在第115师、山东纵队的指挥和配合下,滨海部队获得了海陵地区反“蚕食”斗争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企图修建台潍铁路的阴谋。当滨海南部和西部取得反“蚕食”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第57军孙焕彩部于同年8月背信弃义,公然在背后捅刀,侵占了甲子山区。至此,滨海区形成了敌伪顽夹击的严峻形势。 

  为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加强交通联系,滨海区专员公署根据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关于建立战时邮局的决定”和“精兵简政”的要求,于1942年2月决定成立滨海区战时邮局。同时,滨海区专署的交通系统也并入各级战时邮局;9月,大众日报社发行科大部分人员以及该社在滨海区的交通、发行系统同滨海战邮区局和有关县战时邮局合并;10月,中共滨海地委党内交通系统同滨海战邮系统合并。至此,各级战时邮局形成了“邮交发”三位一体的机构,从而实现了既精简组织机构,又加强交通发行工作的目的,适应了对敌斗争新形势的需要。 

  为加强滨海战邮区局的领导,1942年2月,滨海专署委派孙华亭同志负责筹建滨海区战时邮局,4月16日任命于淳同志为区战时邮局局长,孙华亭任副局长;5月孙华亭调离后,由王一民任副局长。 

  滨海区“邮交发”合并后的战邮区局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如下:交通科科长是尚宪彬同志;会计科科长是李斌同志,秘书是姜世英同志;周子俊、刘近村、李浩然等同志任巡视员。 

  滨海战邮区局成立后,跟随山东战邮总局机关经常在莒南县境内朱边一带活动,有时和总局算一个伙食单位。干部培训、机关生产等皆由战邮总局通盘筹划,统一组织。 

  滨海区各抗日民主县政府根据山东省战工会和滨海区专员公署关于建立战时邮局的决定,于同年4~5月都相继建立了战时邮局。莒南县局局长是艾云楷(6月改由何子朋担任局长),临沭县局局长是许恩普,海陵县局局长是徐子彬,赣榆县局局长是孟宪法,莒临县局局长是杜宪章。 

  滨海战邮区局为了加强管理、加速邮件传递,于1942年6月在滨海区中心地带的朱边,成立了滨海区党政军民的通信枢纽——滨海中心邮站,并制定了中心站和各交通干支线以及各县局的传递规定。为便于试行各种邮务制度,同年10月,山东战邮总局确定由邮务科科长李旦夫同志兼任站长,并试行了邮件的收发和查证等制度。 

  因山东党政军的领导机关和八路军第115师的指挥中枢都驻扎在滨海区,滨海战邮区局成立后,大力整顿和加强了通往各战略区的交通干线。8月建立了沭河武装交通队,队长是刘坤,该队由莒南县独立营抽调一批战士和莒南县交通站部分人员共40多人组成。武交队按军队编制并享受部队待遇,对内编为3个班,班长以上配有短枪,战士配备长枪,并配备了两挺轻机枪,经常在沭河东岸口、砖疃一带活动。军事行动受莒南县独立营指挥,交通工作归滨海区战时邮局领导。这40多名健儿全副武装,每人背负着30多斤重的文件、书报,越过两条公路、4条又深又宽的封锁沟(台潍公路、沂临公路,每条公路两侧各挖一条4米深、3米宽的封锁沟),渡过两条河流(沭河和沂河),彻夜奔波在碉堡林立、枪声不断的敌占区,为滨海区和鲁中区的交通联系和护送干部工作立下了不朽功绩。通往鲁南区的交通干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健全,加强了过临偃公路和沂河敌伪封锁线的联络点。同时,建立了通往苏北区的历家庄交通站,站长是郭怀富。 

  1942年8月,沭水县战时邮局局长何子朋同志奉山东战邮总局赵志刚局长指示,同沭水县境内的板泉崖镇“中华邮政代办所”和“中华邮政军邮局”局长丁原颐等洽谈通邮事宜。经过商谈,他们同意传递我方邮件。9月,国民党第57军第111师在常恩多将军率领下,加入了八路军行列。为便于他们同滨海区各方面的通信联系,建立了战邮随军邮站,站长是杨作舟同志。同时,还建立了滨海军分区战邮随军邮站。

  滨海战邮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党报发行,提高邮递时效 

  1943年,中共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区军区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群众性的减租减息运动,集中兵力实行“敌进我进”和“翻边战术”。同年夏天,五旅兴师北上解放了滨北区,建立了日北、莒北、诸莒边3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滨北区解放后,于1943年7月在五莲县小古家沟成立了滨北专区战时邮局,局长是白焕文同志;同时,建立了莒北县战时邮局,局长是解兰芍同志。8月,建立了诸莒边战时邮局,局长是程汉箴同志;同时,建立了日北县战时邮局,局长是刘志华同志。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于1943年8月由山东战邮总局被调到滨海区战邮区局任副局长。 

  1943年,滨海区开展了群众性的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中共山东分局对开展“减租减息”的部署要求,多是通过《大众日报》发表社论。记得当时的社论有《如何打开减租减息的大门》《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等。各地干部和群众都殷切希望及时看到报纸,以便研究和贯彻社论要求,学习和运用经验。因此,1943年春(在我到滨海战邮区局任职前),山东战邮总局决定由我会同滨海区战邮区局发行科科长尚宪彬同志、日照县战邮局长程汉箴同志等组成工作组,在日照县碑廊、巨峰一带,深入村镇进行党报发行的调查,研究总结“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党报发行经验,组织群众读报组,并举办群众阅报栏的经验分享活动。同时,在地方党委配合下,调查研究日照县海滨敌占区在政治攻势和“翻边战术”中党报发行的经验。这一工作得到日照县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赞许,县政府民政科科长李训同志参加了我们的主要活动。 

  为了在“减租减息”中加强农村的党报发行和邮件投递,滨海区各县战时邮局按照县以下行政区建立了区邮务所。有的县局地处山区,根据地形便于投递的要求,成立了邮务组。各县局和邮务所、邮务组为了把党报及时邮递到本县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各个学校和有关读者,不管是酷暑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也不顾路途艰险,有时冒着敌人的炮火也无所畏惧,他们尽心尽力投送党报和信件。“减租减息”工作队走到哪里,党报和信件就送到哪里。他们还在农村小学、夜校、识字班、工农青妇群众团体中组织各种各样的读报组,在集镇群众聚集的场所举办各种阅报活动,及时张贴报纸,为群众读者提供方便条件,推动群众性读报活动。同时,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对党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当地宣传部门和报社,使党报更好体现出党的喉舌功能,发挥党报宣传政策、组织群众、指导工作的作用。 

  为了配合地方党委对敌斗争的政治攻势、粉碎敌人的“强化治安运动”、配合部队的“翻边战术”、粉碎敌人的“蚕食”阴谋,各县战时邮局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创造性运用了敌占区党报发行的各种方式方法。例如,建立隐蔽的发行点,在夜间开展活动,或把报纸伪装起来进行投送散发;发行人员携带报纸随同部队活动,配合“翻边战术”在敌占区进行散发、张贴,宣传党的政策,瓦解敌人;发行人员随同敌工部门或武工队,有组织、有目标地把党报发送到敌伪腹地,发挥我党政治攻势的威力,迫使敌伪军龟缩在据点内,惶惶不可终日。发行人员会同地方党员或社会进步人士利用访亲探友和参加集市庙会的机会,采取各种隐蔽的形式,把党报送给有关人士。 

  为提高报刊、书籍、文件、信函等的传递速度,从滨海区战邮区局中心到各县局,由县局到各区邮务所、邮务组,都实行了“停人不停邮件”的制度;很多县局到邮务所、邮务组实行了直达传送,取消了半脱产的地方交通战。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员、中转环节,而且提高了传送速度和战邮工作的质量,较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因而得到党政领导机关和“减租减息”工作队的赞扬。 

  1943年滨北区解放后,山东各领导机关和报社发往胶东区的报刊、书籍、文件急剧增加,来往干部也十分频繁。这繁重的任务单靠胶县杨家山里以打长工为掩护的张云鹏同志负责的秘密交通线、战、点已难以为继。而仍由鲁中区、渤海区接转,不但路程远、时间长,且困难也多。因此,同年9月,组建了滨北武装交通队,队长是秦步洲,副队长是杨德宣,政治指导员是刘茂圃,全队战士有40余人。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他们经常披星戴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奔波在胶济铁路敌伪封锁线上,个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屡屡较好地完成通信任务。 

  至此,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大众日报社、战邮总局的驻地滨海区通往各战略区的交通联系已有了两套比较完善的交通联络系统:一是公开的交通干线、交通站和武装交通队;二是隐蔽的秘密交通站点。

  大力开展新区战邮工作,确保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

  1944年,滨海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整风运动基本结束。3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滨海行政公署。这时,滨海部队扫除了盘踞在内地的石沟崖、纪家店子等敌伪据点,消灭了盘踞在黄墩的惯匪巨奸朱信斋部,从而使滨北区和太石公路以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同年6月,滨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为及时掌握敌伪活动情况、粉碎敌伪对滨北山区的“扫荡”,决定将情报工作和战邮工作相结合,将情报工作列为战邮工作之一。因此,滨北区战邮秘密交通站点、公开交通支线站和各县局、各区邮务所互相结合,形成了情报工作网络。广大战邮人员冒着危险,不怕牺牲,出生入死侦察敌情。他们不辞劳苦,昼夜不息传递情报,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滨北区领导机关的好评。7月,滨海区军民发动了讨伐李永平(伪滨海警备司令)的战役,攻克了伪军据点30多处,解放了黄海之滨至五莲山的大片地区,建立了诸胶边县和藏马县两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在我军开始讨伐李永平的战役中,滨海区战邮局组织了以周子峻同志为主要领导、邮交发各部门参加的战地工作队,紧随战略形势,负责东北起自王台(薛家岛以西),西南至两城(日照城北)百余里的讨李战线上党报党刊和宣传品的传送任务。同时,担负五莲山至黄海之滨、诸城以南、日照县城以北广大新解放区的党报发行和战地交通联系任务。这支战地工作队在瞬息万变的战斗环境中,夜以继日奔波,出色完成了战地通信任务。他们不顾环境艰险,不怕敌特的黑枪,不畏坏人的暗算,积极开展党报发行工作,部队打到哪里,党报就投送到哪里,从而及时宣传了党的政策,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诡计,稳定了新区的群众情绪,配合了部队扩大战果。他们在新区党政领导下,随着新区工作的开展,发动进步青年参加战邮工作,及时建立了战邮工作机构,使战邮机构跟上了新区组织建设的步伐。 

  1944年7月,我们组建了诸胶县战时邮局,局长为徐文三;8月,建立了藏马县战时邮局,兼任局长的是周子俊同志(周子俊调任区局长后,由牟乃渠同志担任该县战邮局局长);9月,又建立了诸莒边县战时邮局,局长为程汉箴。 

  1944年10月,滨海战邮区局局长于淳同志被调离后,李夫清同志任代理局长。我于8月奉命兼任滨北地区局长,副局长白焕文同志兼任交通科科长,发行科科长是周子俊同志,邮务科科长是杨作周同志,总务科科长兼会计是胡凯同志,秘书是李文轩同志。 

  这时,滨北区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和壮大,青岛、胶县等敌伪军惊恐万状。敌人为切断滨海区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严密封锁胶济铁路,敌伪军昼夜不停巡逻,严密把守要道隘口。为打破敌伪封锁,确保滨海区和胶东区的交通联系,滨北军分区侦察排长武道坤同志和班长朱文秀、傅绍堂等同志会同滨海支队马庆祥同志,挑选了20多个有战斗经验的人,在胶县南部杨家山里交通站的基础上,吸收了一部分地方党员和民兵,于8月组成了胶南武交队。队长是武道坤,副队长是马庆祥,政治指导员是刘茂圃,副政治指导员是杨秀山同志。该队70多人,编为6个班、1个侦察组,武器配备有数支长短枪、1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武装传送过胶济铁路的邮件和护送干部,有时也配合主力部队攻打敌伪据点,打击敌伪抓夫、抢粮等活动。因此,深得群众拥护。日本投降后,这个武交队编入滨海支队,开赴东北。 

  1944年11月,我军解放了莒县城,莒中县战时邮局即派张继云、黄来两位同志前往接管了日伪把持下的莒县邮政局。同时,由滨海区局到滨北地区局的交通干线也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荒山野岭山路调整到莒县平原,这不仅减轻了交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路程,提高了邮递速度,从滨海战邮区局到滨北区局仅一天一夜即可达到。

  滨海战邮1945年胜利进军中的主要活动 

  1945年上半年,日军不甘心侵华战争的失败,仍垂死挣扎,拼命控制沿海地区。5月,他们集中海陆空军近万人,大举“扫荡”滨海区,妄图破坏反攻准备。我军民英勇奋战,经过20天恶战,给敌以重大打击。敌人不得不结束其疯狂行动,蜷缩于沿海。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我军越过五莲山区,席卷胶济县平原,首克胶县城,再克诸城县城,连克赣榆、日照、石臼所等重要城镇,后又攻克临沂城。10月,警备部队又扫除滨海区最后一个敌伪据点泊儿镇。至此,滨海区全部解放。 

  为在胜利进军中加强战邮领导,1945年4月,滨海区战时邮局奉命改为滨海战时邮务管理局,局长是王冠杰同志,副局长是林恒非同志,秘书室主任是周子峻同志,交通科科长是白焕文同志,发行科科长是王良同志。同时,成立了滨南专区战时邮局,局长是李夫清同志,副局长是李斌同志。9月,滨北专区战时邮局随军进驻诸城县城后,区局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也进行了调整变动:局长仍由我担任,副局长是陈历同志,秘书是李文轩同志,交通科科长是刘茂圃同志,发行科科长是艾云楷同志,副科长是王清华同志,邮务科科长是李光荣同志。 

  同年,滨海战邮随军进驻各县城,建立战时邮局,接管“中华邮政局”。3月,建立了胶县战时邮局,局长是徐文三同志,副局长是杨德宣同志。同时,建立莒北县战时邮局,程汉箴任局长,赵敬任副局长。7月,建立了高密县战时邮局,局长是张云鹏同志,副局长是赵连璋同志。8月,李夫清同志随军进驻海州市,接管海州市“中华邮政局”后,兼任海州市战时邮局局长,李斌同志兼任副局长。9月,解兰芍等同志随军进驻诸城县城,接管诸城“中华邮政局”后,任诸城县战时邮局局长,王俊峰同志任副局长。同月,何子朋同志随军进驻临沂城,接管临沂“中华邮政局”后,任临沂县战时邮局局长。 

  根据各级领导机关和战时邮局进驻城镇的变化,滨海区交通干线进行了较大调整。8月,在台潍公路的中段莒县成立了公路邮局,局长是李浩然同志,由诸城的滨北战邮区局通往滨海区战时邮务管理局。山东战邮总局的主要干线邮路改道于台潍公路。交通工具采用了骡马和车辆,实行了“双轨对流,昼夜不停,风雨无阻”的传递制度,适应了胜利形势中邮件剧增的需求。同时,根据滨海区交通干线调整和县局、邮务所驻地的变化,对纵向传递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沟通了各县局交通干线和支线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从而使滨海区战邮组织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递网络、四通八达的邮运路线,使邮件纳入了捷径流向,提高了传递速度,较好完成了战争胜利进程中滨海区战邮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本文摘自《山东战邮回忆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