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寻访红军长征甘肃途中的邮政印迹
中国邮政报记者 张明月 通讯员 陈琰2021-06-09来源:中国邮政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红军长征穿越茫茫草地进入甘肃,几番鏖战突破天险腊子口关隘,抵达了当时的商贸重镇哈达铺。 

  “到陕北去!”在哈达铺休整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等人从哈达铺邮政代办所里搜集来的一张《大公报》上梳理出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陕甘一带有红军,有革命根据地。这让毛泽东等人十分欣喜,并作出了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发的重要决定。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就此书写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史诗。 

  突破腊子口,抵达哈达铺,再到陕北去。从腊子口出发,沿来路漫溯,采访组探访一处处昂然肃立的红色遗址遗迹,重新踏上高耸山脉中鲜红且坚定的足迹,感受绿衣信使用坚守的邮政服务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演绎时代风采。

  红色基因代代传递

  虽是初夏时节,但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雨后的深山依然寒意浓浓。身着厚外套、裹着护膝的迭部县邮政分公司代古寺邮政所所长杨九才,骑着印有“中国邮政”标志的绿色摩托车,穿过狭窄的腊子口关隘,迎着两侧峭壁缝隙中透过的缕缕阳光,踏上投递路。 

  将头扬起60度,刚刚能看到腊子口两侧绝壁的山顶,作为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仅有30米左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道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山中一道激流陡直而下,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腊子口再险,也要攻下来。当年红军至此,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周围还有地主武装围堵,若不能尽快拿下天险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还将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一旦被围,就会连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了。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果断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经过红军五次猛烈攻击和15名敢死队员的浴血奋战,激战一昼夜,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迂回包剿的战术,于1935年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灭。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和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的希望,打开了! 

  “既然我服务的是腊子口,就得把腊子口精神、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继续为山里的百姓做好服务。”杨九才从事邮政工作已23年,这个壮实、憨厚的康巴汉子一直负责腊子口战役纪念地红色旅游景点周边的邮政服务工作。这些年里,他累计投送了400多万份报刊、20万件邮件,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遭遇狂风雨雪、车辆无法通行之时,他就扛起邮件,迈开脚步,在山中坚持送邮,确保藏区群众的用邮不受影响。 

  采访组到达的当天,腊子口关隘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型泥石流,为了安全,杨九才将摩托车放在腊子口乡,徒步走回了邮政所。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杨九才说:“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山里的条件更差,现在公路都修好了,投递的条件已经好了非常多。我觉得,累啊、苦啊,都是小事。我父亲就是干投递的,我得把服务好好传递下去。”杨九才还希望儿子也能加入邮政,肩负起为山里乡亲服务的担子。 

  随着网购走进大山,快递包裹显著增多,每天能有100多件,为了及时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上,杨九才的投递班次从一天一次增加到现在的重点区域出班两次。在腊子口的青山绿水中,迎着猎猎红旗,伴随着沿路的红色遗址,这位绿衣信使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服务,诠释着执着和忠诚。 

  与杨九才一样守护着这片红土地的还有向军涛,他是迭部县邮政分公司的一名业务检查员,同时也是一位“红三代”“邮二代”。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向军涛领着采访组来到一面展墙前,指着其中的两张照片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奶奶高秀英,她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向军涛的奶奶高秀英于1932年带着年幼的弟弟高步清一起参加了红军。从1932年到1936年,跟着红四方面军辗转各地,从妇女独立营营员到班长,一路走来,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右手四个指头被打断,伤势严重,无法继续随大部队前进,只能留在腊子口一带养伤。向军涛告诉采访组:“奶奶经常教育我要乐观坚强、积极面对生活。我和父亲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奶奶的影响,加入了为人民服务的邮政。”如今,向军涛每天奔波在大山当中。“邮政所是山里的群众连接外面的重要途径,一定要确保服务。”在他的车上,一直备着干得掉渣的大饼,在因天气被困山中时拿出来“顶饱”。 

  跟随着奶奶和父亲的脚步,向军涛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向军涛坚定地告诉采访组,自己一定会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红色邮局连接美好

  因前路诸多艰辛,希望就显得更加宝贵。在哈达铺,采访组穿过耸立的红军门,走进长长的红军街,寻找到邮政代办所旧址。看见柜台上摆着的缩印版《大公报》,拿起它的那一刻,红军当年看到报纸上的消息知道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时的喜悦表情倏尔浮现在脑海中。 

  1935年9月,突破天险腊子口,红一方面军到达哈达铺。毛泽东立即让侦察连四处收集报纸,解决“精神食粮”问题。侦察连在由一名王姓陕西商人经营的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找到了一批七八月份的报纸,立即送到毛泽东、张闻天的住处——义和昌药铺。这些报纸有《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和天津版的《大公报》等,尤其是《大公报》登载的消息,让毛泽东等人掌握了陕甘不仅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更有一大块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毛泽东、张闻天等人经过分析研究后,作出了向陕北进军的决定,哈达铺也因此成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领导全民抗日的重要转折点。如今走在哈达铺老街上,店铺林立,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漫步在此,探寻红色遗迹。 

  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旧址旁的一条胡同里,采访组见到了98岁的周尚仁老人。周老在12岁时亲眼目睹红军战士到达哈达铺。“当时乡亲们听到有军队来了,都吓得要命。红军说,‘乡亲们不要怕,我们不拿你们的东西,和你们是一家人’。”回忆起这段历史,周老侃侃而谈。红军纪律严明,无论首长还是战士,态度都很和蔼,经常拉着群众的手嘘寒问暖。很快,乡亲们都开始拥护这支队伍。很多红军都暂住在乡亲们家里,培养出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据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资料记载,哈达铺在1935年9月支援红一方面军物资统计为:食盐20000斤,粮食200000斤,食用油5000斤,骡马1000匹,中草药1500剂,猪羊鸡750头(只),蔬菜3000斤……队伍在哈达铺得到充分补给。 

  哈达铺是长征路上北上红军的“重要决策地”和“加油站”。86年后的今天,哈达铺希望之火得以延续,并愈加旺盛。 

  1955年,哈达铺镇设立邮电所。之后,邮电所改成邮电支局,又从邮电支局改成邮政所,现在设立了主题邮局。 

  来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正门旁的哈达铺红色邮局,刚一进门,采访组就被热热闹闹的扶贫助农线上直播活动吸引了目光。邮局负责人韩雪梅介绍,正在直播的是宕昌邮政扶贫小分队的“小马哥”和“包包”,他们每周都会开展一场直播,帮助当地产品走出大山。 

  环顾四周,红色邮局展柜上陈列的物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不仅有哈达铺纪念明信片、邮品、政务图书,还有当地特产中药材、点心、香菇酱等。 

  “2017年,我们在这里设立红色邮局,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宕昌县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徐小河说,“从开办邮政储蓄到提供农资配送,从代购生活用品到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我们始终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邮政‘三流合一’资源优势,承担起助农富民、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责任,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人民传递美好、连接幸福。”

  红色土地旗帜飘扬

  历经一周,采访组抵达长征三军胜利会师地——会宁县。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用象征三军会师的三面红旗样式做成的门楣上,书写着毛泽东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一句是“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走进旧址大门,不远处的会师楼静静伫立,诉说着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传递着永不磨灭的理想信念。“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征服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终于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从1996年到2016年,会宁会师的元素四次登上“国家名片”。“长征已如往事般渐行渐远,但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的心里,邮票是传承,是见证,是记录。方寸之间传承了长征精神,见证了峥嵘岁月,记录了历史时刻。 

  岁月在会师楼斑驳的城墙上刻下痕迹,却阻挡不了革命精神延续的力量。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张由邮政员工周亚东的长辈保存、捐献的党员登记表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张当年被不慎遗留的党员登记表,被周亚东的奶奶王莲香缝在绣花枕头里,仔细保存了60年。1996年,纪念红军会宁会师60周年大庆时,周亚东的父亲周大勇发现了这张红军党员登记表,并捐赠给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2000年8月,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小时候,周亚东的启蒙故事就是奶奶讲的红军故事。长大了,这段历史依然深深镌刻在周亚东心里。他说:“红军不畏千辛万苦,在会宁胜利会师。我在邮政也已经30多年了,我会一直牢记并发扬红军精神,继续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有会宁邮政人都和周亚东一样,将这革命精神牢记在心,接续播种。会师楼的对面,会宁会师主题邮局与其相望,一枚枚邮票、一件件邮品,将会宁沉甸甸的革命精神播撒在到访者心中,而一张张明信片从这里寄出,将这精神传得更远更广。“2018年,我们在这里设立主题邮局,不仅提供基础业务,更通过邮政红色文化产品,让来到会宁的朋友在得到红色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带回颇具纪念和收藏价值的精神食粮。”会宁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曾志坚表示,为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会宁邮政在主题邮局叠加了农产品销售业务,让游客们能把会宁味道带得更远。 

  如今,在甘肃这片被红色精神浸润的土地上,中国邮政同当地百姓一道,踏上新的长征路。甘肃省邮政分公司一方面助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其帮扶的82个贫困村、3440户贫困户、14499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其中定点帮扶的3个村、78户贫困户、311人提前脱贫,多名驻村人员受到表彰;另一方面不断努力改善偏远地区群众用邮环境,建制村直接通邮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许多个“100%”——普遍服务营业服务达标率100%,投递频次、投递深度达标率100%,普服邮件全程时限达标率100%。克服山高沟深等困难,调整优化邮路,省内互寄特快次日递率超80%、快递包裹次日递率超70%。在金融、电商等业务板块,甘肃邮政始终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全面推进惠农合作项目,为服务地方、服务百姓深度发力。 

  金戈铁马虽已远去,但新长征路上的邮政人正追寻先辈脚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秉承红色基因的中国邮政将弘扬长征精神,在长征中接续长征,在奋进中保持奋进,为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明天、更光辉的未来而不断奋斗。

杨九才为腊子口地区群众投递邮件。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仍保持当年的模样。

红军会宁会师主题邮局传承红色基因。

红军会宁会师元素登上邮票。

  摄影:韩静桦 朱正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