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再苦再累都幸福

——王顺友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故事
张津 熊映雪2021-06-16来源:中国邮政报

  “山又高来路又险,翻了一坡又一坡。哪个喜欢天天走,因为人民需要我。太阳出来照山坡,照亮山坡白石头。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丢草鞋。今年老王四十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这是王顺友最爱唱的一首自编的苗族山歌。32年,走在“马班邮路”上的每一天,当感到孤独寂寞无人诉说时,当面对艰难险阻、疲乏劳累时,他都会唱起自编的苗族山歌,给自己加油鼓劲。 

  这条邮路,是充满苦和累、难和险的长征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横断山脉绵延不绝,山路蜿蜒崎岖,山间人烟稀少。1.3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口仅12万多;而县内相对海拔高差达4000米。曾经29个乡镇中,除县城外都不通座机电话,多数乡镇不通公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这些“马班邮路”就是木里县的“信息生命线”。在这15条邮路上,常年跋涉着王顺友和他的同事们。 

  蜀道难,走一程都会感到苦和累。而长年坚持跋涉在“马班邮路”上,那种苦和累常人无法想象。 

  王顺友曾回忆起8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上。“雪烧伤了我的眼睛。”母亲立即找来草药,煮沸后给父亲熏眼。第二天清早,父亲说看到光亮了。这是长时间在高原雪地上行走产生的雪盲症。少年的王顺友还不懂这一切。 

  11年后,不到20岁的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邮包和马缰绳,从此开始真正感受到“马班邮路”的遥远和艰辛、困难和劳累以及危险。 

  深山、密林、峡谷、高山和积雪地带是必经之路,马只能用来驮邮包,邮递员必须步行,途中狼、野猪、蚂蟥常与他们相伴,累了就在帐篷里露宿。 

  而王顺友走的邮路更是高山、峡谷密布,人烟稀少,气候恶劣。一路上,先要爬山,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雪山,山上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冷得要命;下山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升至40摄氏度,又热得要命。大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经常是在山岩底下,找块草地、找棵大树,搭个简易的帐篷就睡。王顺友说:“最苦的是雨季,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 

  由于山上夏季多雨,而冬季干燥又易引起火灾,王顺友很少生火做饭。他饿了就啃几口糌粑和腊肉,渴了就灌几口山泉水,几乎吃不上热乎的饭菜。山洞里、草丛中、大树下皆是他的栖息之所,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豺狼、野猪等猛兽是他行程中的“亲密伙伴”……每当有人问他在路上害不害怕时,王顺友总会笑笑说:“说不怕是假的,但为了送信,我就不害怕了。”于是,当地乡亲们给王顺友取了个外号叫“王大胆”。 

  有一次,王顺友在倮波乡送邮件返程中途经雅砻江,当时,他前面有一队马帮正在过铁索桥。王顺友本想赶上他们,还没等他走上去,桥突然发生断裂,上面的人和马全都掉了下去,9匹马淹死了6匹,人也不幸遇难。 

  “那次我真的太怕了,如果再走快一点点,就跟着掉下去了。”但是,嘴里说着怕的王顺友,却在众人惊魂未定的时候托老乡找了一条渡河的船,到县里取完邮件继续奔走了。 

  对邮路上的苦和累,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开始也不理解。初二那年放寒假的时候,他想跟着父亲去送信,王顺友先不同意。后来在他软磨硬泡之下,父亲才同意他跟着去。一开始,王银海觉得很新鲜、很好耍。到了第二天他就累得不行了。他说:“都是翻山越岭,体力完全吃不消,有时走不动了,我骑一会儿马。”但是,马儿不仅要驮信件、报纸,还要驮父子两人的衣服和干粮。“父亲看到马儿有点累了,就抱我下来走,他很爱惜马儿,他自己也舍不得骑。”送信的路上,山上的积雪还很厚,已经没过了膝盖,走一段路就感觉冷得发抖。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王银海才和父亲顺利翻过了雪山。 

  在白碉乡送完信件,王银海和父亲短暂休整后,又准备前往下一个乡镇。王银海感叹地说:“当时,我是真的累瘫了,但是父亲说这趟路程,才走了一小部分。我那时才觉得父亲的工作有多么辛苦,以前是我误解他了。”

  除了马和邮件,啥都没有,只有孤独寂寞为伴

  路上的苦和累,对王顺友来说,时间长了已不算什么,最难受的则是孤独寂寞。因为送邮件是固定的班期,不能和大队马帮一起走,只能一个人走。一路上,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他心里憋得难受,就和马说话,要不就唱唱山歌。 

  到了晚上,大山里静得可怕,伸手不见五指,王顺友能感觉到的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家中操劳的妻子、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女……此刻就会像走马灯一样在他的脑子里转,泪水落下一行,又落下一行。 

  有一次,王顺友走到一个叫白杨坪的地方,下起了暴雨,路被冲毁了,马一脚踩滑跌向悬崖,他想伸手去拉,也掉了下去,幸亏双双被一棵大树挡住。他摔得头破血流,眼睛和半边脸肿得没了形。当时,他真想大哭一场,盼望着有个人来帮一下多好啊!可是,除了马、邮件,什么都没有,没有谁能帮到他或者安慰他。 

  王顺友一趟邮路往返要走14天,一个月走两趟,一年有330天都在走邮路。因为木里人烟稀少,每趟至少6天要在野外过夜。他带的帐篷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塑料布而已,几根棍子支起来,几块石头压着边缘,能挡雨雪,但挡不住风……当一个人落单在大山里,对谁来说都会心生恐惧。而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面对大山、黑夜、风雨,那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 

  在几十年的漫漫路途上,他驱散孤独、寂寞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另一个是酒。王顺友说:“以前不喝酒,走邮路后就离不了酒,喝酒是给我壮胆的,又是打发寂寞的,又是驱寒的。”王顺友常用“伙伴”“助手”“战友”来称呼自己的马。“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马,在邮路上陪着我的也只有马”“跟马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它知道(懂)我,我也知道(懂)它,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是通人性啊。” 

  2005年,中央20多家新闻媒体来到木里,采访报道王顺友。有一天傍晚,大家就地宿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扯成圈儿跳起了舞。王顺友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他竟如醉如痴。 

  “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如果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才是一个党员的英雄本色 

  三十多年前,当王顺友的父亲把马缰绳传给他时,对他说:“跑邮路和我当年剿匪一样,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就了不起,是个英雄。”在大山中长大的王顺友知道是党改变了他一家人的命运。他暗下决心:不能给党丢脸,自己要努力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接触过王顺友的人常说他有一种“英雄情结”,王顺友爱看电影,特别爱看关于英雄的电影,他最佩服电影《英雄儿女》的主角王成:“王成和我一个姓,他不怕死,为了党,命都敢丢。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了,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女儿王小英很为父亲自豪和骄傲。她说:“我觉得我爸爸是很英雄的一个,他一个人孤独地走这条山路,我觉得他是最辛苦的一个。” 

  出班送邮件,是他的“头等大事”,但是,遇到同事或老百姓需要他帮忙,不论多苦多累,他也总是乐呵呵地伸手援助。王顺友说:“我对乡亲们的感情深,愿意一直走在邮路上,但是,我不希望后人再走这条‘马班邮路’了。” 

  2017年,随着木里县的最后一个乡三桷桠乡开通公路,王顺友的愿望成了真,传奇的“马班邮路”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通乡公路。据木里县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柏玉琼介绍,之前曾经是“马班邮路”投递的几条线路,现在都改为用摩托车进行投递,有3位邮递员在负责。 

  木里县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黄勇说:“曾经的‘马班邮路’正在向着现代化物流快速演进。但是‘马班邮路’精神永在,顺友同志永远在我们心中。‘马班邮路’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