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朱正琴:坚守大山深处18载的女乡邮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2022-05-05来源:天眼新闻

  朱正琴,1973年出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邮政局乡村邮递员,也是施秉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邮递员,作为中共党员,2004年成为邮递员以来,她吃苦耐劳,工作出色,曾获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最美邮递员”特别提名奖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今年49岁的她,已经在大山深处的乡间邮路上奔波18年,饱经风霜。不过,她总是笑口常开,犹如春天山野里一朵烂漫的山花。

  “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包裹,给人带去温暖、希望、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也就快乐。”这是她笑口常开的秘诀。她是黔东南州施秉县邮政局乡村邮递员朱正琴。

朱正琴驾车在乡间邮路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摄

  为乡亲走邮路

  夏天,凌晨六点半,朱正琴起床了。

  七点半,她准时来到县邮政局投递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有条不紊地整理好信件、报纸和包裹之后,再把它们一一搬上那辆绿色车身,并贴有“中国邮政”字样的普通面包车,随即启动车子,向茫茫山区出发。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当她把信件、报纸、包裹一一送达所负责的村寨,回到家时已经是夜幕降临时分。这就是朱正琴每一天的日常——这样的日常,她坚持了18年。

  1973年,朱正琴出生于施秉县牛大场镇紫荆村。家中有五姊妹,朱正琴排行最小。父亲在她9岁那年去世,犁田种地等农活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为给母亲分担沉重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选择回家帮母亲干农活。

  在谈婚论嫁的年纪里,她嫁到了同属施秉县的城关镇白塘村。没多久,语文成绩不错的她被推荐成为白塘村小学的语文代课教师。因代课教师待遇低,为维持家用,供养两个还在小学读书的女儿,丈夫前往浙江打工。

  2004年7月,负责投递朱正琴所在小学的邮递员考上了大学,不能继续担任邮递员了。对方辞职之际便推荐了朱正琴,希望她能够接下邮递员的接力棒,继续为大山里的乡亲服务。

  朱正琴有些顾虑:“我是妇女啊,邮递员这样的工作我能胜任吗?”

  不过,对方很信任朱正琴,因为她“善良、勤快、有责任心”,而且“还会骑自行车和摩托车”。

  朱正琴还是犹豫不决,因为丈夫并不支持:“在学校当老师,不着日晒不着雨淋。当邮递员,风雨来雨里去,你一个妇女干不了。”

  朱正琴一开始也没打算去。可是转念一想,之前的邮递员辞职了,如果她不去,以后这一带就没人送信了,那乡亲们怎么办?最终,她还是说服了家人,接下了这份邮递员的工作,成为施秉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邮递员。

  就这样,18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个绿色的邮包挎在了朱正琴身上。从此,她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风雨无阻,坚定地行走在大山深处的乡间邮路上。

朱正琴在分发报纸。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摄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古往今来,书信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传递信息,更带来温暖和希望。对于居住在施秉县边远山区的群众而言,书信是连接外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当地群众对作为邮递员的朱正琴有种特殊的感情,对她信任有加。

  因为朱正琴爱笑,平时总是笑呵呵的样子,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微笑信使”。

  不过,也正由于当地群众地处偏远山区,这给邮递员工作带来了难度。乡间公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崎岖不平,险象环生。

  山路崎岖,骑车难行,不小心摔下摩托车,这样的意外并不鲜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摔下摩托车时,腿造成重伤,到医院缝了几针。丈夫得知后心疼不已,从浙江打来电话劝她把这份“男人的工作”辞掉。不过,她放不下这份工作,放不下充满期待的山区百姓,三个月后,又骑车往山里给群众送信去了。

  一年四季,要数冬天送信最辛苦,骑车在凛冽寒风中穿行,耳朵冻得像被刀割一样。记得2010年冬天,漫天飞雪,在风雪中艰难骑行的朱正琴被冻得几乎要四肢麻木,她只好停下车,慢慢挪着僵硬的双腿到附近村民家里取暖。热心的村民连忙把火塘里的火烧得更旺,并为她烧一壶热水暖手暖脚,过了好一阵朱正琴才缓过神来。村民的热情让她感动不已,她暗暗发誓:将来无论遇到多大的苦,都不会放弃这份工作,不会放下热心又质朴的乡亲。

  朱正琴深知,每一封书信,对于地处封闭的山区群众而言意味着什么。记得有一次,朱正琴到甘溪乡甘溪村给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送信,不识字的老人请朱正琴给他们念信,当知道信是失联多年的女儿写的,两位老人泣不成声,拉着朱正琴连声道谢。

  朱正琴乐于助人,当地不少群众都爱委托她帮忙捎带日常生活用品,她的邮车就像一个“流动便民小商店”。

  朱正琴还记得,最开始时,这份邮递员工作的月薪只有260元。村里不少外出浙江务工的姐妹劝她:还是跟我们一起进厂去吧,你这点工资,我们在工厂打工几天就能挣到。尽管家庭经济负担很重,但她还是不为所动。

  “我没读过多少书,大道理我不会讲,但是我知道,这份工作对群众而言意味着什么。”18年来,朱正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朱正琴走在乡间邮路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摄

  大山的坚守

  常年奔波在施秉县大山深处的朱正琴,负责投递10个村、社区,每天风雨无阻,往返山路80多公里,投递邮件100余(份)件。

  18年来,她相当于绕地球跑了10多圈,投递报刊、邮件50余 万(份)件,从未出过漏投、错投、积压等情况,准确率和及时率均达100%。

  在这18年里,朱正琴由一位年轻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脸上布满了皱纹;她投递的交通工具,由自行车、摩托车变成了汽车;乡间道路由泥路、砂石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但是,朱正琴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除了常规的报刊、邮件,每天比以前增加了近百件快件。农忙时节,老百姓不在家,她就把邮件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送信途中,除了险象环生,还常与孤独为伴。她很乐观,苦闷之时,就唱唱歌,吹吹木叶。悦耳的木叶声,在大山里回荡。一听到木叶声,乡亲们就知道,朱正琴来了。

  加上由于在乡间邮路上骑车奔波多年,朱正琴患有腰锥间盘突出、风湿等病疾病,县邮政局领导曾一度把她调整到工作相对轻松一些的部门主任岗位上。但是,上任没过几天,她又重新要求回到原来的岗位,因为当地乡亲们舍不得她,不习惯没有她,上门要求她重回邮路。“能够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这是最荣幸的事情。”她热泪盈眶。

  2015年朱正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后,县邮政局成立了“朱正琴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既是她学习的地方,也是局里开展学习教育和业务交流的地方。在这里,她以自身的经历,跟年轻人分享作为一名邮递员应该具备的责任与担当,也交流着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当年她接手邮递员这份工作时,两个女儿还在读小学。如今,她们都已经从大学毕业,并且都已经找到好工作,也找到了人生归属。孝顺的女儿常常劝母亲:您劳累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

  按照相关规定,作为一线邮递员,朱正琴明年50岁的时候就可以退休了。但是她舍不得,“我喜欢这份工作,我打算再干五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