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肩膀上有担当

冯前明2022-08-09来源:中国邮政报

刘磊在邮件处理中心业务展示屏前指挥生产。

  他叫刘磊,曾是电工,当过消控班长,后来负责生产环节的外包、安全和防疫管理工作。前不久,他担任了黑龙江省哈尔滨邮区中心邮件综合处理中心指挥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执着向前,把工作中的“痛点”变成支点,做事求细求实、求精求美。 

  关键一仗 

  2018年9月,哈尔滨邮区中心(原邮区中心局)完成了流水化工艺改造,由皮带机传输分拣作业过渡到全自动分拣模式。 

  在艰难的“转场战役”中,启动新一轮外包成为关键一仗。领导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负责安全管理的刘磊,“你精通操控系统,牵住这个牛鼻子,一定能干成!” 

  刘磊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面对信任和挑战,他那股子闯劲、韧劲被激发了出来。他深入松浦村、王家屯等附近村屯摸清外包务工人员情况。然后一头扎进作业现场,向分拣机生产厂家负责安装的工程师请教,掌握了分拣机从卸到装270个工位所需人员素质要求以及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点。同时,他又向作业班长请教,掌握日常生产特点和用工情况。 

  了解具体情况最有效的办法是跟班作业。刘磊经常从夜班晚7:30跟班到次日凌晨3:00,第二天仍按时上班。他从新一代系统取数,与跟班作业相对照,通过实行全覆盖计件、对标先进限价、分区阶梯计价,让件均处理成本降幅达到30%。 

  除了成本下降以外,刘磊将卸车、供件、装车、非直连格口处理等环节,统一设置为一个标段外包,解决了各环节衔接不畅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外包人员的综合利用率。

  破解难题

  刘磊是哈尔滨邮区中心有名的“技术专家”。面对网运保障方面需要攻破的难题,有刘磊在,大家心里就有底。2012年10月,单位接管香坊车库,车辆管理系统失灵,需重新统计入库车辆。第一个难题是制卡,400多辆车,如果委托专业公司制作远程卡,按每张卡100元计算,至少需4万元。在这节骨眼上,刘磊主动请战,自己动手制作近距离卡,每张卡成本仅需3元。他重新编程,反复调试,吃住在车库,连续干了半个月,赶制出423张近距离卡,使每辆车及时领到了“身份证”。第二个难题是管理,原来的物业管理模式需要22人、两班倒,刘磊接手物业后,克服困难,强化责任,将运营模式调整为9人、三班倒。 

  2013年9月,单位启用江北新的作业场地。入冬后,大家发现办公、查询场地的地热系统存在较大隐患——当室内温度设定在22摄氏度时,地热温控配电箱的线皮子竟然被烧焦了!没办法,大家不得已下调温度,穿上羽绒服、戴上手套进行作业。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是刘磊扑在江北场地,反复检测,认定这是地热线路匹配不合理、三相电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安全隐患。待厂家来现场检修设备,证实了刘磊的判断是正确的,故障被很快排除,作业场地温暖如春,员工们纷纷向刘磊竖起了大拇指。

  跌宕成长

  1996年,刘磊刚进邮政枢纽时,就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要成为技术能手,胜任本职工作。厚厚的一本《电工维修基础》,他啃了三四遍。基础理论熟悉后,需要在设备维修上见真功。5层高的生产楼,转运、包裹、报刊、国际、函件等生产车间,他每天至少要跑两遍,发现故障及时排除;遇到“疑难杂症”,找高人研究解决办法。半年下来,刘磊硬是跑坏了4双鞋。生产车间的3000多个消控点,刘磊都了如指掌,遇到问题他手到病除。 

  2005年4月,中心局进行电气化改造。刘磊临危受命,与电气公司一起制定施工方案,倒排施工进度,在生产不能停的条件下,见缝插针、精准切换,确保了生产和施工同时安全进行,抢在旺季生产前完成了改造。 

  脑子里有效益、眼睛里有难题、肩膀上有担当。当寄递改革开始时,刘磊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将有4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队伍,缩减为只有9名精干中层管理者的队伍。员工评价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而且“特别能主动应变,特别能精细管理”。 

  刘磊记忆中最难过的一段日子,是2020年女儿中考失利时。从大年初二到4月初,中心局抗疫和外包管理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从早上6点忙到深夜成为他工作的常态,每天都是一点一点凑人,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勉强凑齐夜班所需的230人。嗓子哑了,眼睛红肿,嘴角结痂,这段时间他忙到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女儿。说到这里,刘磊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