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同心圆” 共立新潮头

——从长三角邮政5年改革发展看长三角5年之变
中国邮政报记者 张明月 吕磊 通讯员 黄悦2023-12-22来源:中国邮政报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华东物流仓储中心。□张晨昱 摄

浙江义乌,邮车满载邮件行驶在邮路上。□张晨昱 摄

江苏南京的“满满小邮局”建在科技园内,邮政实现“包场”服务。□江三敏 摄

合肥邮区中心蜀山场地数字化看板。□林敏捷 摄

上海邮政涉足同城即配领域,参与必胜客宅急送项目。□许雨舟 摄

在安徽合肥,邮政综合服务“为审判加‘邮’”。□黄悦 摄

  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三省一市肩负着重大使命。 

  2018年11月,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5年来,长三角地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快递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长三角5年巨变的有力支撑,作为行业“国家队”,中国邮政理应是先行者、排头兵。 

  然而在2018年,在行业头部企业长三角互寄邮件次日递率超90%的情况下,中国邮政这一指标仅为66%,与行业“国家队”的身份极不相称。 

  2018年12月18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中国邮政全面启动长三角区域互寄邮件“提速大会战”。 

  5年来,通过三次大提速,中国邮政长三角区域互寄特快产品次日上午递率达到72%,次日递率达到92%,均有大幅提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5年来,按照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党组的部署安排,在长三角,沪苏浙皖邮政企业由点及面,渐次铺开并不断深化邮政寄递业务的系统性改革创新,成为长三角各行各业解放思想、创新求变、转型发展的缩影。

  下好一盘棋 塑造新优势

  5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下好了“一盘棋”。 

  “一盘棋”,是规划发展棋。 

  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20年8月和2023年11月,主持召开两场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把脉定向。 

  5年来,对于长三角邮政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国邮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落地,着力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管理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长三角邮政企业区域发展“一盘棋”的态势。 

  早在2016年,中国邮政就在江苏无锡建成了长三角集散中心,承担区域内邮件的处理和集散,是当时区域内最大的仓配一体化邮件陆运集散中心。2018年,中国邮政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管控工作组”,对区域内日常生产运行统筹指挥调度。如今,中国邮政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差异化结算考核机制,针对全程时限达标的长三角互寄邮件,上调各环节结算单价,实施“市场化”激励机制;而对于造成全程时限未能达标的责任机构,则实行相应的经济考核。通过强化“路长制”在长三角邮政企业的应用,充分发挥各省(市)邮政总路长、副总路长的时限管控指挥棒、带头人作用,将区域内重点提速线路纳入省级总路长、副总路长管控范围,同时又将长三角区域内省际线路全部纳入沪苏浙皖路长制提速目标实现率指标考评范围。随着寄递业务“六大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邮政对在长三角区域为发展业务超前组开的邮路,免除载运率等指标通报考核,以支持长三角邮政企业积极搭建区域内特快运输网络。 

  在集团公司“一盘棋”思想的引领下,5年来,长三角邮政企业逐步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协同机制。这也是长三角区域不断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的缩影。 

  2022年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车水马龙的街头,人头攒动的巷尾,热闹繁华的黄浦江畔……经历了与新冠病毒的激战,曾经活力四射的大上海又回来了。 

  39个小时,冲破因疫情带来的层层“阻拦”,一副治疗肺癌的中药,经由浙江至上海的邮政保供通道,被送到了家住上海市奉贤区的金先生手中。“没想到邮政会专门为我跨省送药,更没想到疫情之下还能这么快!”拿到药的金先生难以置信。 

  在上海此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次次日夜兼程,一次次分秒必争,中国邮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的背后正是长三角邮政企业的协同合作。 

  上海疫情发生后,江苏、浙江邮政迅速组建了两个陆运物资转运站和一个航空物资转运站,对多货源地批量发往上海的救急保供物资进行异地集中分拣,提高这些物资的中转、配送效率。源源不断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搭乘邮车或直达、或转运到上海,保障上海的民生供应。以浙江嘉兴平湖转运站为例,此轮疫情期间,累计向上海转运物资近100车次、约2000吨。上海邮政也接续做好保供保通保畅工作,累计运送保供物资和防疫物资超3.5万吨,服务各类单位和小区超7092个、惠及市民超615万人次。 

  5年来,从业务上的联合,到网络上的优化,再到投递终端的调整,长三角邮政企业协同运作、步调一致,打造出区域邮政高质量发展的风景,助力“24小时包邮圈”的构建。 

  江苏邮政以无锡为中心,组织了长三角区域特快集散网,实现区域内15个城市间特快次晨达;增开了10条以上的城市间直达或串行直达邮路,减少经转,提升时限水平。浙江邮政通过行业对标,逐条梳理制定省际线路提速目标。目前,大江东处理中心长三角出口正班邮路合计21条,坎山处理中心长三角出口正班邮路合计5条。上海邮政为进一步提高区域互寄邮件的终端投递速度,统一调整进口市趟计划和投递频次,增开830条下行市趟路线,衔接揽投部1030个投递频次,增设1900个居民区的小夜班投递频次。安徽邮政开行长三角邮路已达123条,直达区域内14个城市,其中合肥、芜湖积极融入长三角22:00集散频次,实现15个城市互寄次晨达、41个城市互寄次日达。 

  今年“双11”,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组织的长三角邮政寄递网络,家住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水岸家园的客户朱女士前一天下午4点下单的来伊份食品,通过上海邮政仓配一体化服务,第一时间从邮政仓打包发运,经过快速处理,直发位于义乌市的华东物流仓储中心,在这里,通过中国邮政最高水平的数智化分拣系统,邮件高效流转,次日上午9点17分就被送往水岸家园的“中邮驿站”。前来取件的朱女士开心地说道:“邮政的速度真快啊!”

  落好关键子 释放新动能

  在11月举行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循序渐进推进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5年来,长三角邮政企业为了给区域百姓、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邮政快递服务,紧跟行业发展大势,将能力建设置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无论是区域邮路频次、数量还是邮件处理中心的数量和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5年来,中国邮政在长三角区域内累计开通505条省际直达邮路,加密578条省内线路频次;共建成上海王港、南京江宁、杭州大江东等35个省际节点,形成4061万袋件/天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共建设28个数字化处理中心,有力支撑了长三角寄递网络提质增速。 

  此前几年,杭州邮区中心副总经理林胜寒每到“双11”前夕,都会焦虑到整夜失眠。林胜寒告诉记者:“‘双11’是我们的旺季攻坚战,每天我们的处理中心都要肩负起几百万件邮件的中转任务。以前我们场地狭小,处理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一旦因院内邮车堵塞、单个设备故障等情况导致邮件‘肠梗阻’,都能酿成邮政全网的大问题。”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具体到杭州邮区中心,就意味着高峰期11月13日要处理484万件邮件的中转,但林胜寒却表示,搬到新的大江东处理场地后,今年的“双11”,是他这几年打过的最轻松的一场仗。 

  杭州邮区中心大江东处理中心作为邮政全网最大规模推行设备外包管理模式的试点区,2022年8月底建成。杭州邮政原本进出口分离的两个处理场地合并于此同址作业,减少了邮件往返盘驳,提升了时限水平,降低了处理成本。记者看到,宽敞的作业场地内,处理设备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基本实现邮件处理不落地,内部处理环节时长进一步压缩,快包处理由2小时缩短至1.5小时。 

  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预留空间的前瞻设计,配合规范化管理,成为处理中心节点能力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在安徽邮政,处理中心通过数字赋能,也发挥出了新的效能。 

  2019年10月建成投产的合肥邮区中心蜀山场地,主要处理省际进口、省内互寄、普服邮件,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200万件。作为中国邮政数字化处理中心建设试点,这里以数字赋能、规范化改革最大程度优化各流程各环节作业。记者在作业场地内看到,数字化看板上的数据不断跳动,实时显示着生产预警信息,提供即将逾限数据。据合肥邮区中心办公室的林敏捷介绍,现在,数字系统提供的开机方案建议、分拣方案建议、智能排班计划、运营管控看板等功能、工具均已纳入生产应用,与2022年底相比,2023年蜀山场地日作业人员减少60人,人均作业处理效率提升10%,特快、快包内部处理及时率分别达99.74%、99.55%。 

  据公开报道,2022年,合肥市共有省级快递分拨中心16个,处理能力约2000万件/日。从数据上比对,长三角地区邮件处理中心的能力基本处于行业前列,针对快递包裹邮件,通过提升集包能力,综合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2年7月,杭州市邮政分公司南部集包处理中心员工朱杭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萧山集包处理中心”的照片,配文“一个阶段结束”。2022年5月,杭州邮政新建南、北两大集包中心,取消临平、下沙、萧山、建德等手工集包,汇集邮件实现自动化处理。12月6日,记者在杭州邮政新建的南部集包中心见到了朱杭伟,他显得有些激动:“这就是我们的新场地,楼下做集包,楼上做仓储,包装完毕的邮件第一时间流入集包处理场地,发往下一环节,第一时间赶发发运频次。” 

  2019年8月3日,中国邮政基于浙江义乌邮政的实践,正式启动全网集包改革,到现在,浙江邮政对标民营快递公司集包环节,在“快包集包网”改革中推行“仓+集包”处理模式,集包场地楼上建仓储并开通直发直运专线,将邮件处理“建在了跑道上”,杭州邮政整体集包峰值处理能力达200万件/日以上,处于行业前列,能满足旺季业务量爆发式增长处理需求。 

  通过优化布局、叠加功能、加大设备投入,长三角区域邮政终端揽投实力也正不断增强,更好适应长三角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美好生活用邮需求。在南京,建邺雨花区寄递事业部尝试在服务辖区内的商务楼宇、园区等,搭建集邮件投递、散件揽收、客户营销、代投代收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特色小邮局,依托大客户运满满公司在万博科技园内建立的“满满小邮局”就是其中之一,园区内邮政实现“包场”服务,月均能够揽收约1000件邮件,每月通过小邮局投递邮政及其他品牌快递约9000件。走进浙江杭州滨江区西兴揽投部,在今年配备的自动分拣机上,邮件自动流转落格,分拣效率由原先的2人半小时分拣2500件邮件,变为如今1人40分钟分拣4000件邮件,从而释放出人员的揽投服务能力。 

  如今,进园区、进社区、进高校,像“满满小邮局”一样的特色小邮局,南京邮政已经设立了24家,作为揽投终端的延伸,在提供多元化服务中助力企业发展、便利百姓生活;不仅是西兴揽投部,杭州市本级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构覆盖率达60%以上,有效提高了揽投网格应用质量和作业效率,使投递员出班时间平均提前1.5小时,邮政快递能够更快抵达客户手中。

  敢为先行者 迸发新活力

  作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向来不乏敢为人先的基因和勇气。 

  身处其间,长三角邮政企业也持续迸发创新的“活力因子”。 

  “唯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看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这是5年来长三角邮政企业在寄递业务改革发展中的共识和行动,是长三角区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有力体现。 

  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之于全国是“独一档”的存在。深受创新氛围的浸染,5年来,上海邮政也在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中,找准了寄递业务的发展定位——立足上海特点,创新都市邮政发展路径;找准新赛道,以服务赢客户。 

  2020年以来,上海邮政向同城即配这一“新领域”发起了进攻。 

  12月4日,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必胜客餐厅,记者发现短短一个多小时内,陆续有12名身着必胜客宅急送工作服的邮政外卖配送员进店取餐。这是上海邮政在同城快递业务上的新探索——通过邮政调度平台与协议餐饮客户系统的全面对接,将同城寄递业务的触角延伸至即时配送领域。自2021年1月该项目正式运营以来,上海邮政从零起步,目前已达成合作的门店增至27家,今年截至11月底,已经配送超过100万单。“整个上海参与必胜客宅急送项目的供应商共有10家左右,每一家都要通过服务提升抢占份额,现在我们服务的门店数量占全上海必胜客的20%,在行业内达到了中上水平。”上海市寄递事业部同城业务分公司副总经理顾良辰说。 

  对上海邮政而言,涉足即时配送领域不仅仅是找到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更是对自身服务能力和战略规划的一次革新。 

  “经过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对于上海的客户,特别是一些高端电商客户来说,寄递费用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要的是更快、更好、更方便的寄递服务。”上海邮政寄递事业部市场部负责人浦珮琳说。着眼于未来,上海邮政还开发了同城即配线上下单小程序,用于连接客户与更多平台,以期在上海巨大的同城快递业务市场拓展更大空间。

  过去3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众多新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企业在满足群众所需的基础上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但在“后疫情时代”,大部分企业没有把“特殊时期”的优势转化为最终的胜势。上海邮政却紧抓发展机遇,将疫情期间实施的医药配送项目继续做优做大。 

  如今,上海的老百姓只需在“随申办”小程序里进入医疗健康主题,即可在线下单常用药品,药企接收到订单并生成单号后,直接推送至上海邮政寄递事业部分销系统,由邮政工作人员根据平台数据进行药品的核对、包装及配送。 

  12月4日,记者在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的药品仓库里见到这样一个场景:一边是药企根据用户订单排药打包,另一边是三家寄递供应商的“角逐”。在上海邮政打包区域,蓝色的包装盒上印着上海医药和中国邮政的联名logo,并搭配红色十字胶带,两名打包员坐在电脑前,扫码、打单并封装。与另两家使用普通包装及传统设备操作的快递企业相比,显得规范、醒目且高效。在同城配送领域,上海邮政已经用信息化手段让服务更加智能、便捷。现如今,每天大约有1500件药品快递从上药仓库发出,通过邮政渠道送到患者手中。 

  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李兵告诉记者:“去年6月1日正式合作以来,邮政在我们的3家供应商里树立了不少典范,包括定制包装、配送流程标准化和平台对接驻仓服务等。过去,我们B2C的业务量很少,邮政加入后,我们送达个人客户的业务量翻了4至6倍,邮政渠道占了我们同城配送量的40%以上。” 

  如果说5年来,上海邮政随大势精耕于同城业务市场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那么浙江邮政则放眼全国,充分利用电商货源地的区位优势,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加强产业合作,畅通经济循环。今年,浙江邮政与电商平台共同打造浙江西北集拼项目,构建全区域、全链路的一体化寄递网络,打通由东至西购物运输通道,为西北客户提供便捷用邮“新方案”。 

  12月6日7点,一台台社会快递车辆陆续开进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邮政集拼仓,工作人员将满车的快递进行卸货、称重后入库。在这个3000平方米的集拼仓里,工作人员会对每个包裹进行“换单”操作。换上新面单后,这些快递将“换乘”邮车,统一由邮政发往位于西北的目的地。 

  杭州邮政西北集拼项目总监陈超告诉记者,新疆消费者只要在平台上选择“集运”模式下单,各大快递公司就会将快递以“苏浙沪包邮”的形式统一发往杭州邮政集拼仓,通过混收称重入库、扫描换单出库、自动封发集包一体化流程,直发新疆。从杭州邮政集拼仓到新疆客户收到快递,时限由原来的131小时压缩到最短79小时。“平均运费价格不到6元,每件减少了10元以上,真正让新疆老百姓体验到又快又实惠的快递服务”。截至目前,浙江邮政已开通杭州至乌鲁木齐和阿克苏的两条直达专线,为300多万新疆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快递服务。 

  5年来,长三角地区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原则,推行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政务票据电子化。安徽邮政顺应政务数字化发展趋势,着力扩大邮政服务覆盖面,为开发政务市场进行了新探索、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邮政绿与司法蓝同样醒目,在法院内的12368热线集约服务中心和审判辅助事务中心的墙面上,记录了合肥各法院邮政辅助项目的发展历程,办公室里还张贴着“为质效助力为审判加‘邮’”的服务宣言。 

  “仅仅守住传统的邮寄业务已经不能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必须延伸服务,做到全环节融合,才能筑牢关系壁垒,让邮政在竞争中更难被替代。”合肥市分公司寄递事业部速递部员工李杰说。去年以来,安徽邮政以法院专递业务为起点,先后组建了由28名专业司法辅助人员组成的集约化辅助团队和由16名专业座席人员组成的12368热线集约服务中心,从立案、排期、送达到全省法院热线平台的咨询、查询、预约、办理,邮政全包。自2022年1月入驻以来,累计电话送达3万余件、邮寄送达13万余件,真正为审判加“邮”。 

  在被电子化替代的大势所趋下,深挖新需求,安徽邮政政务寄递类业务收入不降反升,从2018年的1.95亿元提升至2023年约3.8亿元。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无论是上海邮政“破圈”涉足即配新领域,还是浙江邮政以“集拼”开辟新市场,或是安徽邮政通过延链打造新服务,长三角邮政企业都是秉承着“先立后破”的创新转型理念——先谋定新方向、找到新动能,再破除老观念、解决老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年来,长三角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方向,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加速形成,激荡起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澎湃浪潮。 

  5年来,通过改革创新,中国邮政一步步夯实了在长三角快递市场的竞争实力。 

  下一个5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邮政定能乘着政策的东风,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共绘“同心圆”,共立新潮头,助力沪苏浙皖协力写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Baidu
sogou